返乡办厂报春晖——记澧县金罗镇计生协理事徐玉梅造福乡邻事迹
徐玉梅,今年32岁,只生育一个孩子,是独生子女家庭户,现任湖南省澧县金罗镇裕丰制衣厂厂长兼厂计生协会长、金罗镇计生协理事。说起徐玉梅的事,金罗镇的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无不交口称赞。
徐玉梅生长在金罗镇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寒,小玉梅从小就养成勤奋、独立、坚强的性格。她家贫,母亲卧病在床。为给母亲治病,懂事的小玉梅每天一放学就到火车站边拣破烂……上世纪90年代,澧县计生协开展“三救”活动,是乡里乡亲伸出援助之手让小玉梅念完了高中。后随父学习裁缝手艺,18岁时就在一家港资制衣裳企业找到了工作。
怀揣着梦想,肩负着责任,徐玉梅从车间最普通的员工做起,不久晋升为技术员。1992年,她自费参加了当地职业技术学校的服装制作专业培训,通过学习,更加熟练地掌握了现代服装工艺流程,很快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经过多年打拼,她已在广州服装加工界小有名气,被一家日资服装企业聘为技术主管。
在此期间,她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兄弟姐妹,一有招工机会,她就第一时间通报给他们,让他们也出来挣点钱养家糊口。那些年,沿海的工作并不好找,她尽量把好一点的职位留给他们,许多人对她感激涕零,但她认为这是她应该做的事情。十多年间,她从家乡带出去数百人,年收入在3万元的就有100余人。
2000年,她辞去薪金丰厚的外资企业高管工作,花费近百万元,与弟妹一起筹资在广州办起了一家规模较大的裕丰制衣厂。她向家乡传递信息,家乡的同胞姐妹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优先招募。
经过8年的辛苦打拼,厂里的生意异常红火。2008年,她经过反复考虑,有了把工厂迁到自己的家乡金罗镇去的想法!起初弟妹们都不理解,说:在广州接单,拿到千里之外去生产,还想不想赚钱?但她说:“我们不能光朝钱看。小时候,是乡亲们不计回报接济了咱们家,使我们姐弟三人都能上学念书,现在都有了出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咱得为乡亲们做点事,为家乡做点贡献。让乡亲们都走上致富之路,是我多年的一个梦想啊。你们就成全我吧。”
她的想法很快就变成了现实。在金罗镇镇政府和镇计划生育协会的支持下,迁厂的事很快就落实下来。在选址上,她用尽心思,把工厂办在了镇完小和镇中学之间,为的是让员工能更好地照顾上学的孩子。厂里的上下班时间也打破了常规,与学校里的作息时间完全同步。下午四点半,是镇完小放学的时间,工厂不惜打乱流水线的生产秩序,每天都给有学生就读的员工放假半小时,让他们去接孩子。并且专门腾出两间房子,置上桌椅,让那些小学生们边做作业边等家长下班回家。
她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因为她自己曾经是一个苦孩子,现在是一个母亲,她懂得母子之间那份亲情的幸福,她就是想让现在的孩子少一点苦,多一点幸福。
她的工厂顺利运转后,也有了一定的利润空间,她最大限度地让利于员工,改革工资分配方案,给员工以人性化的关怀,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她厂里,一个月拿两千多元并不稀奇。
由于她的善心和义举,客商更加佩服她的人品,更多的客户主动和她洽谈业务,都愿意把订单交给她来完成。现在她的厂里生意蒸蒸日上,订单纷至沓来。去年10月,她再次扩大生产规模,现在厂里拥有各类进口专业制衣设备70多台,为独生子女家庭提供就业岗位16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