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动态 >> 详细内容

微风又绿沅澧,善行情满常德——常德市妇联创新深入开展助学帮困工作

来源:市妇联 发布时间:2016-09-12 21:05:40 【字体:

常德是善德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向善崇德是常德的文化精髓。常德市妇联坚持以弘扬常德善德文化为己任,立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工作职能,为帮助常德市贫困学子走出困境,坚持从“小”着手,见“微”知著,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平台,探索了利用民间组织开展慈善活动的新形式。

  一、强化领导,践行理念,实现助学帮困工作全面覆盖。常德市妇联和各基层妇联组织始终坚持践行“大爱常德,阳光帮扶”的工作理念,并将这一理念传播到所有参与助学帮困工作的社会组织,开展对贫困学子和特困家庭实施爱心和善心并举的阳光帮扶行动。在这样的理念下,常德市副市长陈华曾数次就市妇联牵头开展的助学帮困工作做出批示,市妇联主席袁世平在相关会议上多次强调开展助学帮困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由市妇联副主席曹鹏专抓助学帮困工作的班子,她本人还经常抽出周末休息时间亲自参加相关助学帮困活动。各区县市妇联也用满腔的热情,严谨的态度,细致的作风,坚持把助学帮困工作抓实抓牢。仅2014年全年,常德市妇联就联合省电视剧频道、省市交通频道、武陵金德镭射公司、市第一人民医院、微善风爱心联盟等社会组织,资助了2198余名寒门学子,捐助资金共计1613万余元。预计到2015年年底,我们将实现“常德市贫困学子100%得到资助,常德市将从此没有因贫穷而失学的孩子”的工作目标。

  二、重点保障,完善机制,确保助学帮困工作有为有位。为了确保助学帮困工作阳光透明,取得实效,常德市妇联坚持在重点环节、重要节点上加强关注和领导,实现了三个保障,完善了三个机制。(1)保障每次活动都有专人跟进。通过民间组织开展扶贫帮困,具有响应快、力量大、覆盖广的特点,但是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各个民间组织就可能会多头出击,形成重复捐助,甚而会有不法分子利用社会人士的爱心,借机敛财,造成极差的社会影响。为此,常德市妇联坚持安排专人经常和民间慈善组织机构的负责人保持联系,全程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今年6月13日,我市妇联儿少部部长余雅纯还利用周末时间专程赶赴广州,现场参加了微善风爱心联盟组织的广州专场活动。(2)保障每次活动经过严格监审。严格的审查和监督是确保助学帮困项目有序开展、得到大众信任的前提。为此,常德市妇联要求基层妇联组织在每次活动开展前,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将各地贫困儿童的资料汇编成册,附有孩子本人及家人的照片、家庭详细情况说明和家庭情况的真实照片,确保贫困儿童材料绝对真实可信。然后,市妇联会派专员对资料复核,通过后再将受助对象资料提供给相关爱心帮扶组织。同时,市妇联还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持续关注和监督,并在财政局和银行开通专户,确保资助款每月一到账上,立即通过快速渠道一一打到孩子们的专用户上,让孩子们能及时收到助学款。(3)保障每次活动实现合作共赢。企业之所以愿意参加助学帮困活动,除了受到行善施德的内因驱动,更重要的是希望获得社会认同,提升品牌价值。而妇联组织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宣传平台,通过新兴媒体,如市妇联的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或者联系传统媒体,如电视台、报纸等,为企业的善德善行进行宣传。这样,企业在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受助对象通过帮扶能度过难关,而妇联组织也通过自身的社会资源传递了正能量,扩大了活动影响。今年,在看到了由市妇联主办、金德镭射公司承办的“德行助学计划”石门县南北镇活动专场后的报道,常德市女企业家协会的部分会员就主动向市妇联申请,希望能加入后续的德行助学计划,为贫困学子和特困家庭出力。(4)形成了快速响应机制。通过基层妇联组织收集受捐对象信息,由市妇联审核后,提供给相关社会组织,既可以通过企业来承办捐助活动,也可以利用微信、QQ群、网站等发布,吸引个体捐资人来开展帮扶。而且,往往贫困生信息刚一发布,便有爱心人士抢捐。这样,就能大大节约受助人的等待时间,为受助人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帮助。在微善风爱心联盟承办的“助学汉寿”活动中,短短一周内,通过微信朋友圈上传的211名贫困生就全部获得了结对资助,个别学生还获得了秒捐。(5)形成了精准捐助机制。妇联组织对所有受助对象都建立了档案,并上传到社会组织构建的网络平台中,资助人或组织可以借助上传的资料,如照片、文字介绍、影像等,不用亲临现场也能详细了解受助对象的情况,便于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不同方式的灵活、精准资助的模式。(6)形成了追踪帮扶机制。我市各级妇联还组织了专门力量对受助对象进行回访,及时了解后续情况,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捐助者或相关组织,便于对其长期资助。此外,市妇联还利用家教协会、心理咨询协会、法律援助协会等组织为部分受助对象进行培训和帮扶,帮助受助对象获取职业技能,创造更好的生活。

  三、树立品牌,双核驱动,助推助学帮困工作稳定发展。为推动助学帮困工作持续稳定发展,市妇联始终致力于树立助学帮困的优质品牌,以期不断扩大社会影响,构建健康有序的助学帮困工作体系。一是引入社会爱心企业,着力打造“德行助学计划”品牌。自2012年起,市妇联通过引入常德市武陵金德镭射科技有限公司,发起并实施了“德行助学计划”,该计划每在一地开展助学活动,都通过详细的前期工作,确保了每一个资助对象都是最需要救助的贫困孩子。当前,金德公司长期资助的孩子有三批,都是来自常德市石门县、桃源县等偏远山区的贫困学子。此外,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也加入了德行助学计划,对常德市汉寿县三个乡36名贫困留守儿童开展了一对一的长期结对帮扶。二是借助民间爱心组织,大力推广微善风爱心帮扶品牌。微善风爱心联盟是经常德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非盈利性公益民间组织,是全国第一个通过微信微博促成爱心人士成建制点对点助学的慈善平台。该组织一经成立,市妇联就主动联系和介入,实现了强强联手。在市妇联的支持和推广下,微善风爱心联盟以县域为单位成功开展了“蝴蝶之吻”系列助学活动,包括“洒向石门点点爱”“777·微善风助学汉寿”“天润杏林湾·微善风助学澧县”“行动成功·微善风助学临澧”“方太厨电·微善风助学武陵”“古洞春茶·微善风助学桃源”“浩宇建设·微善风助学鼎城”等活动,全国各地及海外爱心人士与1885名贫困学生成功结对,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微善风爱心助学品牌也通过市妇联开始深入人心。可以说,这两大品牌的成功树立,形成了双核驱动的助学帮困工作模式,为市妇联开创了平台,延伸了触角,扩大了影响,也为我市的助学帮困工作持续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力量。

  开展助学帮困工作是推动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妇联将继续大胆创新,破解难题,细致服务,做好民间组织的“润滑剂”和“粘接剂”,当好助学帮困工作的“催化剂”,着眼微公益,集聚微善行,继续探索社会经济新常态下的助学帮困工作新模式,不断推动助学帮困工作新发展,让善行善德之花开遍常德大地。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