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业务工作 >> 创新创业 >> 详细内容

她们撑起了常德的半边天

来源:市妇联 发布时间:2019-03-11 17:24:40 【字体:

李秘秘:英语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中国第十二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曾荣获“全国优秀英语教师”“湖南省新课程改革专家”“湖南省三八红旗手”“常德市首届高中英语学科带头人”等称号。2014年获常德市首届“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

说起李秘秘,芷兰实验学校的学生家长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她是学校乃至常德最出名的英语老师之一。 初识李秘秘,记者虽被她轻言快语、温婉如玉的气质所感染,但仍无法把她与无数的荣耀和光环相连。翻开她办公桌上一张张历届学生寄来的明信片和贺卡,无数的褒扬之词映入眼帘:认真、负责、开明……“您就像个小太阳,初次见面时都能感受到您的温暖与源自内心的热情善良,像朋友那样近,又使人发自内心的尊敬。”这看似有溢美之嫌,但品味众多学生书信卡片中透露出的细枝末节,记者却深感李秘秘都受之无愧。 8年前,李秘秘班上聪颖过人、成绩优异的帅也悄悄谈起恋爱。李老师闻讯,没有指责,而是与她倾心交谈,教会她在理解的基础上如何去爱。现在她已走入社会,无法详尽描述当初的感激之情了,但她在写给“秘秘姐”的信中说: “我真的真的会无比感谢你给予的勇气和尊重,这对我的成长、对我今后的人生,以及看待感情的态度上,都是非常关键的。” 实际上,李秘秘并非只对成绩好的学生才会如此关注,她其实对后进生会更有点“偏心”。每次考试以后,她会与每个学生逐个谈话,针对不同孩子的情况提出可行的建议。她自己课余就在办公室为英语学科弱的同学补课,只要稍有空闲,孩子们就会簇拥在她身边。她的教学效果永远是个“传奇”:她所教班的英语高考每次都名列前茅,而且,她当班主任的班级和不当班主任的班级的英语成绩都是一样出色。 李秘秘作为英语教研组长,不仅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常常在其他方面帮助学生。 李秘秘听说高98班的一个女生在体检时查出肝炎,她的父亲也因肝病去世,她非常同情这个孩子的遭遇,悄悄带着女生去看肝病专家门诊,买来中药,每天晚上在家里熬制,第二天带到学校看着女生服下。高二文理分课后,女生不在李秘秘的班上了,李秘秘还是每天坚持给她熬药,坚持了一年之久,直到女生肝病痊愈。 作为名师,多少名校都向她伸来橄榄枝,但李秘秘都一一婉拒。因为她知道父母在,不远游,公公婆婆需要自己的关心照顾。作为女人,她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当好媳妇、妻子、母亲的角色。结婚20多年来,她从未与公公婆婆红过脸、拌个嘴。说起家庭,李秘秘满满的幸福荡漾在喜悦的脸上。 近30年的从教生涯,李秘秘凭着默默付出和辛勤耕耘,凭借着出色的教育教学教研成果,获奖无数。但在李秘秘心目中,继续当她的班主任、教研组长、英语老师,当学生们最亲爱的“秘秘姐”才是最重要的。


邓子静:24岁,怀化市沅陵县人,就职于常德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因工作表现突出,于2018年获得市公安局公安嘉奖。

提起巡特警,人们通常会联想到身手矫健的硬汉。其实,在特警队伍里,也有能拼能打的女特警,来自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特勤技术大队的90后妹子邓子静就是其中一位。 身穿标有“特SWAT警”字样服装的邓子静,脚踏作战靴,笑起来眼睛弯弯的,整个人潇洒干练。这是邓子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今年24岁的邓子静从警校毕业后,通过招考进入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工作。“我喜欢警察这份职业,当警察是我的第一志愿。”这是邓子静接受采访时的第一句话。与其他男特警一样,邓子静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承担日常巡逻、反恐、防爆和处置突发事件等特殊任务。 柔弱女性进入特警,不少人心中都有着一个疑惑:“各种体能训练能跟上男性吗?” “训练场上是没有性别之分的,女特警在特训计划上,队列、擒敌拳、散打搏击、盾牌警棍术、障碍越野、射击、心理训练等要求样样通过。”邓子静笑着说,如果在警校上学时训练是苦的,那么特警的训练是非人的。打个比方,普通女警在4分25秒跑完800米就算合格,同样的路程女特警则3分25秒跑完才算及格。“刚上班时,我还曾因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跑完3000米而哭泣。” 为了让自己尽快适应工作需要,只要没有巡逻任务,邓子静就会参加训练。每天练习射击,握枪瞄靶一练就是一上午,肩膀酸痛难耐,严重时端碗都哆嗦。刚接触分解枪支的项目时,男队员拇指一扣就把枪栓卸了下来,而她需要双手一起用力才能办到。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的训练,邓子静的双手因为经常练习射击,指腹和掌心已经磨出厚茧。 quot;要想射击精度准,体能训练肯定不能拉下。”每年8月至11月,进入特训期的邓子静都会负重20斤从河洑国家森林公园的山脚跑到山顶。经过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的训练,邓子静如今负重20斤装备,能轻松地跑完2.5公里,能一气呵成地完成拆枪、装枪、压弹、装弹上膛、快速移动射击,她以特有的执着与坚韧赢得了同事的认可和属于自己的荣誉。 quot;达不到标准,我就天天练习,慢慢地找到了窍门。现在这些项目对于我来说,都不是问题了。”邓子静一脸自信地说。 工作中严肃阳光,生活中温柔文静,离开训练场的邓子静和普通女孩子一样,喜欢护肤、喜欢逛街、喜欢买衣服。可以这样说,工作时的邓子静和生活中的邓子静有着两种性格。 在训练场上,她坚定不移,不受任何事物的影响,心里只有任务,眼中只有目标。而在生活之中,她细腻敏感,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有着高挑身材,邓子静在穿便装的时候非常靓丽,有时连平日里朝夕相处的队友们都不能马上认出她。 偶尔邓子静还喜欢下厨,不过她坦言自己的厨艺远远不及自己的“武艺”。她告诉记者,很庆幸从事特警这个职业,因为这个特殊的行业,让自己体验了不一样精彩而充实的人生。


金靓 常德市万福达环保节能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7项新型实用专利的参与者,申报10项发明专利。

3月7日9时许,记者在万福达生产标准化大楼建设工地上见到金靓,这位漂亮的“80后”女生穿着一双粉红色雨靴,戴着安全帽,站在混凝土浇筑机旁,指挥监督施工,为项目负责人提供疑难问题解决方案。 “12年里我自己都记不清去过多少个工地,女性从事节能环保建材这行不容易。”相比最开始的工作环境,金靓觉得现在工作环境其实挺好的。 2007年,大专即将毕业的金靓选择到母亲的防水保温建材公司实习,心想坐坐办公室,感受一下职场生活。谁知,母亲要她做技术员。一进车间金靓懵了:技术员的工作居然是将水泥、粉煤灰、纤维等材料,按照不同比例进行调配实验。从那天起,19岁的她作为公司唯一的女技术员,每天戴着帽子和口罩,坐在车间里,将各种材料精确到毫克进行搭配、搅拌均匀,粉墙实验。一天下来可以做几十个实验,腰直不起来,眉毛、睫毛上全是灰尘。皮肤过敏的她两只手很快就起了大水泡。厂里的人都在看这个平时“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姑娘能够坚持多久? 凭着一股倔劲,金靓坚持下来。技术做好了,那就去工地施工。在花样年华的年龄,她每天骑着摩托车灰头土脸奔走在工地上,找不到搬运工时,她就霸蛮扛水泥。当她第一次去工地跟项目负责人说:防水保温施工员来了。项目负责人嘴上说着好好,眼睛却在到处找人。一看是个小姑娘,惊呆了。 2011年,为了让公司一产品进入湖南省推广目录,她带着产品一天三趟跑长沙送检,最终成功了。 2012年,公司引进新的防水材料,“施工工艺对产品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金靓和母亲在工地住下了,外墙上每一个节点、每一个洞口都不放过,生怕错过每一个施工细节,一次没做好再来一次。3个月后,金靓和她的研发团队编制了防水质量保障体系,研发的新产品、新工艺省时、省钱,且防水与建筑物同寿命。 技术不放松,业务也要跑起来。新型防水材料在全市进行试点推荐,金靓带着资料跑遍了9个试点项目都遭到拒绝,其中一个项目的负责人当场丢了她的资料。她强忍着眼泪离开,事后通过发信息、打电话,在项目负责人不再排斥的情况下,再次登门进行详细介绍,用数据和案例说话,半个月后,成功签下了合同。项目完工后,该项目负责人对金靓说:“我认可你们的产品,认可你和你的团队!” 从一名技术员到公司总经理,一路下来,金靓用自己的认真和专业,征服那些质疑的目光。她说这些认真、坚持都是得益于母亲的言传身教。 “只要用心,女性也可以做好建筑建材这一行。”金靓已经开始建设万福达环保节能建材有限公司7000多平方米的生产标准化大楼,未来,她将带领团队通过技术创新,重点研究既具装饰性又具有防水、防火等功能的环保新材料。


郭学斌:就职于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先后获得单位“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常德市最美家长等荣誉称号。

3月7日,记者依约来到郭学斌的家,笔墨纸砚和精致的茶具映入眼帘,轻柔的古典纯音乐似涓涓流水。“来,先坐下喝杯茶……”见面第一句话,让人感到十分放松舒缓。 这样典雅又别致的设计,常常让来访者惊叹。细细一问,方知家里的设计都是由丈夫王伲一手操办。同事邻里都说,这家人个个优秀,是当之无愧的“文明家庭”。王伲在“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中获铜奖,是湖南省室内装饰行业优秀设计师。女儿王乙舟曾获得武陵区“优秀少先队员”、市“三好学生”称号。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郭学斌对这句话感受颇深。2001年,27岁的郭学斌相信爱情,义无反顾地嫁给了王伲,王伲也从深圳辞职回到常德,两人在出租房里计划着美好的未来。 结婚最初几年,因家庭负担大,仅靠每月几百元的工资过日子,生活压力日益增大。2004年,王伲前往深圳上班,为节约房租郭学斌搬回家与父母住。婆婆常年住在益阳老家的敬老院,每周末,她都会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从常德赶往益阳看望婆婆。由于婆婆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偏瘫,饮食方面有很多禁忌和注意事项,每次她都会写成字条,特意委托护理人员多关照下婆婆。2005年,婆婆病危,王伲从深圳辞职回到常德,日夜守护在身边直至母亲去世。 2006年,郭学斌夫妇迎来了新的小生命——女儿王乙舟。为了孩子的教育,夫妻两人商量后,王伲于2012年再次辞去了工作,成为了一名“全职奶爸”。“一个月千把块钱工资,要养活全家人实在不容易。”郭学斌说,好在他们虽是“贫贱夫妻”却并未“百事哀”。“家庭是需要经营的,王伲为家庭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还常被大家误会,所以我要越发体谅他。”郭学斌感慨道,但凡有一个人对这份感情不坚定,这份感情都坚持不下去。王伲总是摘来路边漂亮的野花送给郭学斌,郭学斌也总用一句甜甜的“亲爱的”昵称撒个娇。 2014年,郭学斌的母亲接过了照顾王乙舟的重担,王伲重回工作岗位,两人的日子也越过越好。现在,一家人还是常常牵着手去诗墙公园欣赏诗词歌赋,也还是会为对方准备浪漫的惊喜。 新装修的家里,处处可以感受到细心与温馨。电视机可以移动,郭学斌下厨时可以观看电视;沙发后是一排照片墙,记录着这个家庭的欢乐笑脸;门口“观时事,知百态,凡博古通今,自游刃有余”的家风家训更是引人深思。郭学斌一边逐句解释着家风的内涵,一边略带羞涩地说道,这些设计都是王伲的功劳。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