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模范机关之妇情日记作品:《“殷妈妈”的坚守》
“殷妈妈”的坚守
武陵区府坪街道体育东路社区妇联 黄慧斌
早上7:30,殷晏竹早早地来到了东城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教室门口迎接学员们的到来,不到半小时的光景,32个残障学员呼啦啦地迎上来,围着他们的“殷妈妈”说这说那——“殷妈妈,你看我画的画漂亮不漂亮?”“殷妈妈,今天我要喝酸奶!”……在这些身有残疾,且有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学员看来,殷晏竹已然就是他们的母亲。
学员买了新发箍,让殷妈妈亲手戴上
上午第一节课是文明礼仪和知识学习课,殷晏竹只要有空就会在教室里陪学员们一起学习。针对学员们即教即忘的特性,她让任课老师反反复复地说,手把手地教,一字一句地学。她还想尽办法加上“我能行”、“比比看”的游戏,让学员们都参与进来,让目不识丁的波波、珍珍、康康等学员都能和大多数学员一样认识十几个生字、能写出自已的名字,还有小甜、小羽等几位学员能用简单的字句写便条和老师交流沟通……
第二节课是技能培训。在殷妈妈看来,虽然学员们在能力上逊色于正常的孩子、在生活上动作相对迟缓,但在家中,他们也和别的孩子一样,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为了让学员能尽力适应社会,快乐地生活,殷妈妈和家园的老师们不仅设模拟超市教学员们认币、购物付款、找对零钱,还成立了“艺术团”、“业余消防队”、“地震逃生应急演练”等等。每年的助残日、特奥日、节假日,家园会组织学员们参加各种活动,让他们能够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多见世面,增长见识……
殷妈妈手把手指导学员清洗餐具
11点30分,是学员们的午餐时间。殷妈妈总是提前10分钟到食堂阿姨那里看看,孩子们的餐具是不是已经消毒好了,阳光免费午餐每天的三菜一汤是不是配菜合理,还用筷子夹起菜品尝一下,菜会不会辣,汤是不是热的……
半小时后,学员们由生活老师带到各自的寝室进行午休。这时候的殷晏竹并没有闲下来,为了更好的了解学员情况,家园增设了“学员个案资料”,每一位学员从入园前的背景,到入园后各阶段的情况,要求每位老师都能了如指掌。如:学员小羽,入园时14岁,智力残三级,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的详情。家庭背景的简介:父母离异,随母居住,有一个姐姐,甚至详细到母亲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等。在残障学员个人档案里,还存放有入园体检报告、意外伤害保险单,家园每学年对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评估,并对每项评估记分做好文档记载。
下午的兴趣培训课一下课,学员小龙兴冲冲地跑到办公室,“殷妈妈,小甜又不听话了,她骂人还用书打我们……”针对小龙喜欢“告状”的特点,殷晏竹微笑着温和地鼓励他——“宝贝,你做得很好,你不管他,老师会批评他的。”小龙乐呵呵的回到了教室。小甜舞台表演能力强,但是表演欲望也很高,今天在教室里发脾气,肯定是觉得有人“抢”了她的风头。针对小甜这个现象,殷妈妈把她请到办公室夸赞起来:“宝贝,乖,你的表演非常棒,同学和老师都非常喜欢你。你跳得越好,同学们就越喜欢你,殷妈妈也会越开心。”简单的几句话,让小甜也手舞足蹈的回到了教室。
教师节,孩子们给殷妈妈送来玫瑰花和大大的拥抱
在运动康复课上,殷妈妈和他的团队们非常注重锤练学员的道德品质。学校选用 《弟子规》 为课本规范学员们不良行为举止,从点滴小事开始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培训。如扫地,擦桌子、洗碗、整理床单等这些看起来并不难的事,但对他们来说,难度却很大,他们既不会做,有的还不愿做,老师就带领学员们一起做,经过一段时间的言传身教,大多数学员都能独立完成。如:午饭后每天轮流二人洗碗,一人擦桌子,二人拖地。通过持续训练,逐渐让学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团队观念,学员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
每天4点30分,是学员们放学回家的时候。虽然聘请有特殊教师和工作人员,殷晏竹还是会仔细检查走廊里的安全防护措施有没有坏,厕所的地面是不是洁净,教室里是不是没有一点垃圾,没有一张纸屑……回到家里,殷妈妈仍然放心不下那群孩子,第一件事就是看群里的学员们“报平安”的消息,哪个学员没有报,她都会担心是不是跑到哪里去玩了,回家路上会不会出什么状况?然后第一时间和监护人联系,确保他们安全到家才放心。
下班后殷妈妈来到学生家中,看望感冒生病学生
一天下来,殷妈妈累得疲倦不已。有人曾问她——你每天和这些长不大、又讲不清道理的孩子打交道,关心、照顾他们,你烦不烦,累不累呀?殷妈妈微微一笑,淡淡地说:“在我看来,家园里的每个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有他们的长处和可爱的地方。我只是想在有温暖和阳光的地方,用爱去让枯枝发芽,让铁树开花,这是我们的期盼,也是我们的坚守……”
(武陵区妇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