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模范机关之妇情日记作品:《她们的“急难愁盼”》
她们的“急难愁盼”
澧县总工会 宋叔秀
随行入村,听取汇报
今天,我和单位同事们一道再次下到金罗镇界溪河村,进村入户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界溪河村,我们与村干部一道学习传达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听取了村支书扶贫工作汇报:金罗镇界溪河共有9个村民小组158户1504人。澧县总工会扶贫点村 - 界溪河村扶贫13户贫困户,村里存在的主要困难是产业发展滞后、道路交通不便、公共基础设施薄弱,群众增收难,生活不宽裕。
“为了帮助这13家贫困户早日摘下脱贫帽子,县总工会党组成员多次深入基层,访贫户,找路子。一方面,帮助他们开发了130亩山地,种上了茶树,预计明年增收45万元;二是给困难家庭子女上学进行助学救助;三是帮助这些困难户搞好养殖,养猪、养鸡等致富项目。金罗镇界溪河村贫困主要原因是:一是现在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了多位“空巢老人”他们大多数都无人陪护照顾,山地无人耕种,再加上耕地少,土壤差,生活困难;二是交通不便上学难;三是金罗地势偏僻、山地土质差,水田较少,生存状态十分让人担忧。”孙书记告诉我们。
走访小芳,深入了解
听过村支书的情况介绍后,我随孙书记从村委会出发,顶着6月的炎热干燥,决定去走访地势偏僻、交通不便的村民鞠某家。户主鞠某,45岁,小学文化,为了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孩子能正常上学,长期在外,背井离乡到沿海建筑工地做苦工,而且工作还不稳定。来到他家时候只有他老婆杨某接待我们。杨某,31岁,个子矮矮,皮肤黝黑黝黑的,地地道道农家妇女。据了解杨某是贵州遵义人,在广州打工与鞠某认识后嫁到澧县10多年。进入家中,90平米的简易两层楼房没有装修,两张简易的木板床和散落一地的锅碗瓢盆就是全部家当。
如泣如诉,只为孩子完成学业
面对如此家境,我问杨某为什么这么多年不装修房子,她沉默了一会小声告诉我,没钱。我老公都有好几个月没给家里寄生活费了。我知道,外面工作不好找,我老公一没文化,二身体状况很差,患有肾炎,右腿去年在建筑工地摔断了至今还是瘸腿。大女儿在金罗镇中心小学读五年级,虽然是九年义务教育,但每年生活费、买些其它学习用品、资料费一年要2000多,儿子今年6岁在金罗镇读幼儿园,一年费用也要2000多,孩子还小需要人照顾,你看,我们这里地处偏僻,弯弯曲曲,有些地方还是泥泞山路,交通不便,有时遇到下雨天孩子上学需要1、2个小时,山里人的生活蛮清贫,我们一家四口人生活来源仅靠老公打苦工维持。“你们家有多少山地、有多少水田?”我问她。“山地有2亩多,由于土质差,岩石较多,种农作物成活率很低,我一个女人没有劳力怎么办,本身就没钱要是买农作物种上没收入我们家真的就难生活了。”她说。
“现在我一个人就种了2亩水田,打点粮食自产自销。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政府关心,感谢扶贫组同志帮助,每年给我的女儿教育助学金1200元,小儿子幼儿助学金1000元。反映下我的想法,争取扶贫组同志支持,我想为了两个孩子完成学业,在我房屋旁边修建两间偏屋,养几十只鸡、养上几头猪来贴补家用,可能要1万左右,想请领导帮助解决。”她接着又说。
是的,山里人生活苦,夫妻生活更苦,我听出来杨某一个地地道道农家妇女的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夫妻感情之间的抱怨。我们这一代是不行了,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多读书,走出大山跳出农门。
辗转反侧,对“精准扶贫”的思考
走访回来,我们有些疲惫,但心情更沉重。
入夜,回想起白天的下乡扶贫场景,尤其是杨某的如泣如诉,一直在脑海盘旋,挥之不去,即使躺床上也是辗转反侧。作为一名工会女干部,我不得不正面思考对杨某所提要求的解决方法,今年是党和国家实现“精准扶贫”使之脱贫的收官之年,关键一年,我一定会好好汇报,让单位对此高度重视,想方设法对之进行有效帮扶,在余下的几个月里,坚决使之彻底脱贫。于是我便起床,来到电脑前,开始了对杨某的专门脱贫规划……
与此同时,我也在思考,近些年来,在农村老龄化加速的今天,政府对于特殊老龄群体、留守儿童应该特别关注。但是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为了生活,农村青壮年被迫多外出务工,老人、孩子独自生活,无人照顾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夫妻之间由于两地分居缺乏沟通导致感情不和。为了家庭生计需求和亲情分离之间,而大多农村老人、孩子、妻子却又甘愿选择留守在村里孤独生活,而且还要承受繁重的劳动负担和教养孩子所带来的各种压力。
因此,如何把农村包括“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长期两地分居家庭在内的相应问题从战略上制度上进行安排,让他们安度晚年、安心学习是当前政府、社会各界人士和家庭共同关心关注的问题。应呼吁:一是进一步平衡地域经济,让年轻人能在本地有一个稳定的就业岗位,可以照顾好孩子学习,维护家庭稳定;二是政府部门扶持,做到真正精准帮扶把路修好;呼吁我们的文化单位多送文化下乡,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呼吁我们的医疗人员能背着药箱进村入户,为他们提供身体健康方面的接地气的保障,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让每一个家庭都和和睦睦。
今晚,虽然我比平时都睡得晚,但我的心情比任何时候都踏实!
(澧县妇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