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模范机关之妇情日记作品:《我的抗疫日记》
我的抗疫日记
市第一人民医院 熊 文
2020.02.15 (庚子年正月二十二) 星期六 雪
今天休息,9点27分,我们医院备战抗疫一线的微信群里突然发出了新通知,国家卫健委紧急调配,我们医院抽30名医护集结前往武汉。
为了这一刻,早已练就一身本领,时刻准备奔赴湖北一线,此刻心中却有些许说不出道不明的感觉,不是害怕,而是觉得亏欠了家个选择我们不怕,只是因为这份社会责任,我们本能的把家人放在末尾,或者说是舍弃了家人。
2月15日 在长沙高铁站和南华组,湘西组,张家界组集合后一同前往武汉
不敢告诉爸妈。匆匆收拾行李,剪掉长发,告别老公儿子以及送别的领导同事,踏上了救援武汉的道路。
歪着头倚靠在车窗上,内心有点慌乱,快速的在脑海中过了一遍,三级防护,各缓冲区流程,应急处理,全副武装情况下八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抗饿耐寒都应该没问题,不能确定的是希望自己不要水土不服,希望能正常入睡,不能确定的是防护物品的供应……
出高铁站,放眼望去一片白皑皑,樱花树枝银装素裹,偌大的车站回荡着我们湖南队行李箱一道道拖辙的声音,大家的心情都有点沉重,没有太多言语。
公交车载着我们前往入住的定点酒店,肖部长和黄老师提醒大家下车后按标准预防消毒处理,窗外宽阔的街道,空无一人,对面的车道看不见车辆,一切都被按下了暂停键,看不见的暗涌肆虐。
“这个城市好像一座空城”
“……”
心里难受的很,我们见过它热闹的样子,此时此刻,心里堵得慌,忍住情绪,因为口罩很珍贵。
2020.02.18 (正月二十五) 星期二 晴
这几天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战前学习和演练,战友之间的密切配合,一遍一遍互相监督、查漏补缺,每一个步骤都确保将感染风险控制在零,这是对自己的生命和大家的生命负责。
2月18日 拍摄于驻地酒店 所有人紧锣密鼓进行战前演练
看着镜子中的寸头,漫长地告别了柜子里那些长裙……习惯性地往耳后轻挽鬓角发丝,手摸过去,只有温暖的头皮和略扎手的发桩,瞬间莫名的酸涩,也许是短发在冬日显得格外清凉。
独处的空间,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冷静,要比以前更注意照顾自己,不能生病,不能感冒,按时吃饭,按时睡觉,不允许出现任何小纰漏。
2020.02.20 (正月二十七) 星期四 晴
今天生日,也是开始进舱上班第一天,因为上级组织重新安排,临时更换了驻地酒店。凌晨一点坐专用的公交去方舱医院,路上没有行人,大家的情绪都有些兴奋,终于轮到自己出力了,即使我们都知道很艰苦,但是此刻对于车厢里的人除了义无反顾,我想不出第二个词语。
下车后抓紧时间换衣服,按规范流程穿着短袖,认真地在没有空调的更衣室洗手、穿防护服,检查密闭性,相互监督。没有鞋套,就用黄色垃圾袋代替,用宽胶带缠绕两圈来固定,完毕之后,战友打算在防护服背上给我写下名字,我想了想说,写上“常德桃花源为武汉黄鹤楼加油”吧。
2月20日 第一次进舱前拍摄于武汉黄陂方舱医院更衣室门口
推开三道门之后,便是污染区了,陈旧的体育馆改造的方舱,枣红色的大木门已经斑驳,一道玻璃窗隔出了一小间工作站,再往前走推开那扇门就进了病房了,里面收治的全部都是一百多位新冠阳性患者,和上一班队友交班后,便进入病房查看患者,推门进去之后,里面没睡着的人立即抬头盯着我们,那一刻本能地脚想往后退,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瞬间感觉自己暴露了,想平静,呼吸越发急促,瞬间感觉自己的护目镜勒的太紧了!第一次无法精准控制自己的身体,理智告诉我此刻需要鼓起勇气和他打个招呼,凑过去,低头轻声说,从今天起,我们湖南队负责你们,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带你们回家!当面对信任的目光时,所有的恐惧都已经烟消云散了,也许真的是,当一个人真正关心别人的时候,便会遗忘痛苦与恐惧。
第一个班,感觉与志同道合的战友共事很得劲,原以为很难受很难熬的几个小时也这样慢慢过去了,脸压得很疼,护目镜勒得很痛,想喝水,很憋闷!七个小时之后,换班,按流程消毒规范操作,即便只有你一个人,也要慎独,这样才能将感染率控制在零,才能保护好自己与队友,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第三缓冲区、第二缓冲区、第一缓冲区……一层一层脱掉,每脱掉一层,就感觉活过来一点,生命力多了一点,脱下防护服脱下N95之后整个人呼吸都轻松了,洗手时衣已经全部浸湿,酒精洗脸,酒精喷洒消毒,辣眼睛,回到酒店走设置好的路线,直接按房间分区进洗手间洗澡,彻底淋浴半个小时,渴得想喝洗澡水,消毒完衣服,第九个小时,终于可以进房间喝水了。
2020.02.23 (二月初一) 星期日 晴
相信自己,相信我们
我知道
夜深人静时
你害怕入睡
我知道
思念亲人时
你暗自流泪
陌生的环境,穿梭的人影
让你焦虑不安
沉重的呼吸,痛苦的呻吟
让你倍感憔悴
但请相信自己
人生风雨中走来
你不曾被命运打败
生命绝处中绽放
你不曾让家失去爱
阳光总在风雨后
每一片彩虹都握在你的手中
我们原本不相识
责任让我们汇集
当我看到
孤独无助的女孩
跟在救护车后面哭泣
当我看到
年迈沧桑的老人
站在医院大门前徘徊
我的心也跟着哭泣
我的心也随之彷徨
但请相信我们
亲人虽隔离
我们就是你的亲人
病魔再猖狂
我们有信念立胸膛
因为我们正处在最好的时代
因为我们背靠着强大的祖国
还记得
晴川历历汉阳树
还记得
芳草萋萋鹦鹉洲吗
待到病魔消散时
古诗里繁茂的春意
又会回到江汉大地
我们相约一起
去看武大烂漫的樱花
去登临雄壮的黄鹤楼
2020.02.24 (二月初二) 星期一 阴
今天要为患者们采集核酸,没有全面屏呼吸防护面罩,心理作用作祟,在外科口罩上面贴了透明胶带,很憋闷,十来名患者的核酸检验,等于十来次暴露的风险,越想平静越感觉呼吸憋喘,以至于后面得靠着墙站一小会儿才能再做事情,心跳加速,呼吸困难,想着坚持下去,只是身体很受罪,好想大口呼吸新鲜空气……
一些上了年纪的患者就那样躺在床上,不玩手机不看电视不聊天不说话,就那样盯着篮球场的天花板,偶尔转动一下眼珠,或是闭上眼又睁开,时间一分一秒地被他们熬着……
2020.02.27 (二月初五) 星期四 小雨
凌晨四点,为了不吵醒患者,蹑手蹑脚地像个小偷一样巡房,轻轻地给他们盖被子,F区两个床的大哥对着打呼噜,有人磨牙,有人梦呓,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护目镜勒得耳廓上缘生痛,站在方舱中央,望着眼前的这一幕,不禁心生感慨,怎么也没有想到再次来到武汉,竟是以这种方式和状态出现。
看了一下时间4:11,至少还得被这种疼痛与憋闷困住五个小时。
不知道哪来的自信,戴着三层手套抽血还没带备用采血管,好家伙,采血管居然没负压,抬头没看见同伴,手边没有呼叫器,只得拔针进行手卫生再回到工作站重新打码粘贴试管,硬着头皮再去床旁穿刺,她胖乎乎的手上血管可真不好找,而自己也像一只胖乎乎的大白球蹲在那里找啊找……
不时有患者过来询问核酸结果,逐个找到他们的检验报告,一个个解释,听到阴性结果人们暗暗长吁一口气,而大多数的阳性结果使不安情绪把大家紧紧抓住,呼吸越发困难。口罩中水雾聚集在脸上,很痒很憋很难受……
2020.03.01 星期日 晴
今天E19床婆婆一直不开心,旁边的阿姨告诉我,婆婆还偷偷哭过。几经询问得知她家里七位至亲被隔离在几个不同的地方,家里的老母亲80多了,情况特别糟糕。我说“别难过,苦难都会过去的”,但是说出这句话让我很羞愧!旁边的人们大多情况相似,孩子感染,父母感染,有的家人在人民医院,有的家人在其他方舱医院,有的在重症监护病房……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患病的,也有的人拿到的只有领取骨灰盒的号码牌,我羞愧的是我深知活着不易,离去更苦,当自己面对别人的痛苦时能做的只是这些轻如鸿毛的话语。
相遇过很多人,记忆中能记住的只有少数那些言之有物的人,他们说的都是很平常的话语,但是会尊重别人,因为工作原因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对于生命的理解与那份生之坚韧、那最纯真的心灵会让你为之动容,这其中羁绊的情愫会让你为这个民族震撼,“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这个民族像一根大麻绳捆绑拧在一起,我们都是整体中的一个个体,中国,湖北、湖南……我们都是知识的既得利益者,总得为这片土地做点什么,所以我们出现在武汉,我们心系这个城市的人民,我们可以为这个城市拼命。
2020.03.04 星期三 晴
相隔千里的女朋友生病了,男生从南方城市赶来武汉,意外感染新冠肺炎,进入方舱医院隔离,同时作为一名志愿者协助我们在方舱内的工作,最后转阴出院,女生觉得是真爱,但是男生想回去了。
A区的一名女性患者做B超有异常情况,情绪崩溃大哭大闹,周围的人都在旁观,也不知道说些什么,湘西组的小姑娘直接张开双臂抱住了她,周围的人也很意外,因为她没戴口罩,哭得都要吐了,她就那样抱着她,那位女患者最后由开始的崩溃不安变得越来越安静……都很难,他们难,我们也难,都很苦,换做谁也坚持不了,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感染的,身体的某个器官又出现了实际检测到的问题,很多负面情绪积聚在一起,B 超结果就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忍了那么久突然就忍不住了……下班回酒店路上,我问她后怕吗?她摇头:“不怕,我是真的想抱抱她,告诉她,世界还是值得勇敢地为之走下去!”
2020.03.07 星期六 晴
陆陆续续有社区的车辆来接治愈的人出院,黄陂中医院和人民医院的120也陆续接走了转院的患者。对于方舱而言,它的历史任务就快结束了,顶着大太阳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协助转运,搬运他们的行李,很多叮嘱的话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郁结于心,最终只剩词不达意。
“安心治疗,对未来要有信心,大家都会好好的”
“谢谢你们对武汉的帮助……”
下一次相遇,也许就在茫茫人海之中了,彼此不认识,陌生的人们,希望你们一切安好。
站在120车窗外,听见里面的患者说,大家挤一下,跟医生护士留点位置,莫刮破他们的防护服……太阳真大,天很热,他们流汗了,我们的衣服也早湿透了。
旁边一些敏锐的患者不时在询问,谁来接他们?又会去哪里?极力去安抚他们情绪。就像送别自己的亲友一般,看着救护车发动徐徐而行,他们在窗内挥动双手再见,内心很酸涩,但也很欣慰。
(市第一人民医院女工委推荐)